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李嘉诚反驳撤资传言 自曝个人资产被“打六折”?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3-04 09:16

[摘要] 李嘉诚在记者会上再三反驳关于他从香港和内地市场“撤资”的言论:“我对内地楼市很乐观,不要小看7.5%的GDP增长,买楼仍是国人积累财富后的第一选择,长江实业位于内地的土地储备足够5年发展。但目前内地的地价太贵,集团会继续以合理价格买地。”

 

在成都楼市进入百亿时代后,行业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剧,分化成为必然趋势。可以说,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大鳄集中,品牌和规模效应也将进一步凸显。那么,谁将主导市场,谁将改写市场秩序?

2014,扮演这一角色的是绿地。

集团层面,绿地2013年取得行业排名第二的业绩,略低于万科但是,在海外事业发展商,绿地已经成为行业老大。2014年,绿地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目标是2400亿元,希望能把万科从行业老大的宝座上拉下来。

成都市场,绿地投资350亿、成功布局6大超级项目。它们全部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全都是综合体,体量都不小,品质高……当这些要素同时集中在绿地身上时,改写市场秩序是必然的。

6大项目投资350亿元 绿地深耕成都

一个多月前,绿地集团公布了2013年的经营业绩。据报表显示,2013年,绿地集团全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33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制定的经营目标。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金额1625亿元,排名第二(注:2013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709.4亿元,排名)。

2014年,绿地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目标是2400亿元。这一目标,几乎是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长50%。就在绿地公布年度目标的前后,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公开表示,新年愿望是把万科从行业老大的宝座上拉下来。据媒体报道,地产“一哥”万科2014年的目标是2000亿元。

在绿地集团布局的内地城市中,西南事业部已经成为重要一角。2013年,绿地西南事业部完成销售额超100亿元,其中,成都完成销售额超70亿元。在投资端,绿地不断加注成都。目前,绿地成都6大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50亿元。

上周五,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西南事业部董事长、总经理孙志文告诉记者,集团下达的指示是:只要有好的项目,资金不是问题。一家企业投入几百亿资金,足以说明成都的吸附力和行业的广阔前景,同时也说明市场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可。

2014,绿地全面提速 改变行业座次指日可待

孙志文说,2014年,绿地西南地区的保底目标是150亿元,争取实现180亿元,其中,成都要承担一半的任务。按照绿地公布的官方数据,150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倍多。我们发现,较之前几年的增幅,绿地明显提速。

在成都市场,绿地已经全面提速。据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仅绿地城、绿地之窗、绿地468和绿地中央广场四个项目,有望实现销售额60~80亿元。这意味着,西南地区150亿元的任务并非遥不可及。

一位熟悉绿地的行业人士指出,2013年,绿地在成都年度销售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但2014年,行业座次将因为绿地改变。目前,绿地布局的6大项目,均具有改变市场的基因:城市核心地段,综合体,规模大,产品齐全……在成都一线房企中,同时具备多个超级项目的只有绿地集团。据透露,即将在3月中旬开盘的绿地城,将创造成都楼市的开盘销售记录。而即将面世的绿地中央广场,将以“超级项目”的姿态改写南二环。

现在,绿地到了收获的季节。孙志文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绿地的品质已经在市场上达成共识。接下来,绿地需要做的事情是:坚持做的作品,坚持造让老百姓满意的房子,坚持不断创新。

孙志文:2014,绿地收获年

专访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西南事业部董事长、总经理孙志文

成都这两年的市场表现很好,经济发展迅速,购买力强,相比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也很稳定,少见虚高部分。集团总部也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因此今年对西南地区采用的策略也非常的开放,只要有好项目就全力以赴,投资规模上不封顶。

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

西南事业部董事长、总经理

孙志文

2010年9月,在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成立仪式上,孙志文提出的两个目标:一是3年冲百亿的销售额战略,二是力争在最快时间进入成都开发企业三强。个目标在2013年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今年有望实现。

“今年是绿地的收获年,”孙志文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多层含义。今年,是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10周年,10年沉淀,绿地是否会改变成都的市场格局?2014年,孙志文领导下的绿地西南事业部会为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创造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西南事业部董事长、总经理孙志文,畅谈绿地在成都的新征程。

市场目标:

一口气憋了3年,绿地西南大跨越

成都商报:有业界人士评价,2014年,绿地将改变成都楼市的座次,这一说法,来自于绿地几大中心项目的布局。或者说,来自于绿地拿地的策略,您对今年绿地在成都楼市的占位是怎么看待的?

孙志文:2010年我赴任成都时,面对媒体可谓压力巨大。当时的绿地在其他城市,都是一流企业、一流品牌、一流业绩的口碑,但是在西南的发展速度,和很多大企业无法相比,呈现出二流企业、二线品牌、三流业绩的整体印象。

我们一直憋了一口气,3年来全力以赴,坚持多面开花的规模布局,打造城市重量级地标项目的影响力,到今天,绿地的销售业绩和品牌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成都有6大主力楼盘,重庆有5个主力楼盘,南充有一个领先全城的大盘,贵阳有3大主力楼盘,至此绿地在西南地区的格局逐渐成形。

成都商报:能否具体透露,绿地西南事业部今年的任务和目标是多少,市场策略是什么?

孙志文:2014年绿地西南事业部销售目标和集团保持一致,实现50%的增长,从具体金额来讲是保150亿元争取180亿元。从项目个数来看,西南地区的开发项目保有量是10个,如果市场和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估计可以顺利完成10-12个项目的布局,同时再补充优质地块,为明年和后年的规模化发展做好铺垫。

绿地一贯的原则是只做大手笔,具有一定规模、体量要求的项目。

成都商报:早在2013年,绿地集团地产业务投资规模达1800亿元,其中,20%用于西南。今年,绿地是否还会加大投资成都的力度?

孙志文:成都这两年的市场表现很好,经济发展迅速,购买力强,相比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也很稳定,少见虚高部分。集团总部也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因此今年对西南地区采用的策略也非常的开放,只要有好项目就全力以赴,投资规模上不封顶。

战略布局:

让成都见识绿地的综合体竞争力

成都商报:绿地目前布局成都的6大项目全部地处城市核心地段,而且每个项目都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那么,这样的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孙志文:做地标性综合体项目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战略要求,更明确说这就是绿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成都发展的前几年,这一竞争力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布局,现在到了让成都真正认识到绿地优势和能量的时候了。

绿地具备打造世界超高层的领先技术和建筑经验,做城市综合体并没有什么难度。同时,在打造超高层项目、海外拓展的过程中,绿地实现了和多个公司紧密合作的战略联盟,有的技术团队、来自全球的商业资源,为我们打造和运营城市综合体提供了充分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商报:绿地集团曾在去年明令通知,绿地集团“不再进入三四线城市”。那么,绿地今年是否会坚持这一策略?

孙志文:去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加大在一线城市的投资力度,这和以前重点投资二线城市,染指三、四线城市不一样,去年下半年我们集团也下达指示,原则上不再进入三、四线城市,这也是大多数地产商规避风险的一种做法。

今年,绿地在营销模式上,会把综合体的产业地产放到前沿阵地上来打造,同时,要紧跟市场政策变化,创新促销产品的方法,从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增强产品的功能性等方面来促进销售。

产品策略:

创新理念和标杆项目携手并进

成都商报:前两年绿地打造的每一个楼盘,都给市场带来了很多话题,那么在今年绿地打造的各大标杆项目中,会给市场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创新理念?

孙志文:项目设计、功能理念的创新度是绿地的一大优势。在打造每一个产品时,我们都会和很多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研讨,规划产品也是我个人的一大喜好。一个产品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心态、业态组织、功能优化各个方面都要做到追求完美。在我看来,绿地每一个项目都要做成精品,尤其是综合体项目要求更高。譬如,绿地在成都的所有项目都必须是绿色项目,第二要打造智慧城市,第三是优化服务。不能说每个项目都要标新立异,但是每一个项目都会有创新。

成都商报:据悉,6大中心项目中的城北的绿地城,在两个月时间排号达到1200组,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轰动数据,在你看来,这一业绩是因为什么?

孙志文: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绿地到了收获的季节,更多市民认知了绿地对品质的要求。绿地城项目立足城北中轴线上,该片区已经形成大片的住宅开发,但并未对老百姓的生活、交通、购物、工作带来改善和便利。而绿地城的出现,一举改变了这种现状,担起了企业对区域发展推动的责任。

市场预判:

做好阶段性震动的准备

成都商报:对成都楼市2014年的走向,您的观点是什么?如果落脚到最近一波行情来看,将会呈现什么趋势?

孙志文:每年开篇时预判楼市是一个主基调,有唱红的也有唱衰的。我认为像杭州、沈阳这样的个别事件并不能代表楼市整体趋势,但也不能忽视其背后的原因。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大势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发展接力跟不上,区域广、吸附能力低的城市会很快体现出房价泡沫。而另外一些发展后劲足、城镇化推进空间大的城市,则仍然会有大量的刚性需求。认清大势,有备无患,地产商还是应该做好市场“阶段性震动”的准备。

2014

重新认识绿地

“进攻就是的防守。”

全球知名球星、NBA大师级人物迈克尔·乔丹,曾这样解释他在职业生涯创造的无数个纪录。由张玉良领导的绿地集团,正在向全球“进攻”。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绿地已经在4洲9国13座城市开展业务,包括房地产和酒店。

2014年,绿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目标是2400亿元,比万科制定的目标还多出400亿元。绿地在挑战万科的霸主地位。在成都,绿地正在朝着前三甲的目标快速推进。任务上浮50%,新项目加速入市,智慧社区战略即将发布……较之过去,这是一个崭新的绿地。

6大中心项目

深度改变成都

2014年,成都绿地不仅规模陡增,而且,每个项目均被视为“重量级”。

2013年,当绿地抛出“中心论”时,这一概念迅速成为共识。因为,以大规模、综合体、全产品著称的绿地系作品,不仅遍布城市东南西北每一个方位,还有一个刷新成都天际线的绿地468。也正是因为重量级项目,与绿地合作的公司,包括规划建筑设计院、施工方、材料供应商、智力服务商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过去几年,绿地一直在住宅板块发力,坚守刚需和中端市场。在绿地锦天府面市后,绿地住宅产品线的结构发生改变。2013年,绿地锦天府贡献了20亿元的销售额,领跑市场一大截。在住宅产品线覆盖“刚需+中高端”时,绿地开始亮出另一张牌“商业”。

据初步统计,2014年绿地在成都的商业开发量达到200万平方米,包括:绿地之窗精品写字楼、商业;绿地城108亩的商业用地规划,涵盖220米超高层写字楼和46万平方米纯商业配套;28万平方米的郊区型城市综合体———绿地·缤纷城;以及商业体量超100万平方米的成都绿地中心·468。如果算上绿地中央广场,商业开发量将超过250万平米。

“从市场需求来看,综合体项目是推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有力推手,能拉动老百姓的居住、消费、交通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品质提升,是迎合城市发展的引擎。”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西南事业部董事长、总经理孙志文说,2014年,成都楼市将见证绿地的另一面:商业推手。在行业人士看来,绿地的6大项目均具备改变区域属性和价值的基因。

坚守品质

每个项目都要做成作品

好与的差距是多远?

孙志文说,在房地产行业,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是几百元/平米,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投入。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孙志文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会强调“品质、创新”等词,而在绿地集团内部,这已经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绿地成功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据悉,2011年,孙志文刚调来成都时,锦天府项目已经完成了定位和规划。“说实话,当时我感到很有压力,来自于前期的销售压力会导致资金投入过高,造成成都整体项目的资金压力。但同时,我认为项目本身是有市场的,因此决定加大投入,做成高端标杆性项目。”2013年,绿地锦天府取得20亿元销售业绩,成为年度单盘销售额前十强中一个高端项目。从去年开始,随着物业品质和工艺细节的呈现,大量购买城市高端项目的买家选择锦天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孙志文透露,在打造每一个产品时,我们都会和很多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研讨,从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心态、业态组织、功能优化各个方面都要做到追求完美。“我的要求是,绿地每一个项目都要做成作品,尤其是综合体项目要求更高。”孙志文说。

在绿地锦天府,绿地468公馆,绿地城以及绿地中央广场,率先采用全球先进科技,引入智能居家设施,打造智慧社区。其中,锦天府引入了Honeywell智能系统,468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让业主的生活更加美好。

不仅制造好产品

还要营造好的生活

孙志文说,通过这么多年的沉淀,成都市民认识到了绿地的品质。过去3年,绿地的销售业绩和市场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如今,绿地再次出发,在更高的层面来建设城市、运营市场、回馈客户。

“不仅要坚守品质,继续造的产品,还要营造好的生活”,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业主配置的资源便是今年的一大重要任务。事实上,在去年10月举行的“绿地集团(西南)全球资源战略发布暨G21产品体系发布会”上,这一战略就已公布。当时,孙志文透露,G21其实是企业成长21年后的一个提升,“G”有四重定义:“GREENLAND”绿地;“GREEN”绿色;“GROUP”专属定制;“GLOBAL”全球共享。这既是对绿地全球化战略的阐释,又是绿地对于人居和城市的高度概括,同样还是一个新理念的产品体系。对客户而言,他们享受到的是资源。

譬如,绿地468引入全球第五大零售商、日本零售商伊藤,采取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产品最齐全、具有未来商业模式的新概念商城。专家指出,绿地和伊藤这种的资源合作将会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伊藤可以借助绿地的强大平台和号召力带来资源,而绿地也可以借助伊藤的零售业带动区域活力,强强联手将大大加快成都东村城市中心的打造进程。

再譬如,在绿地城,土地出让时并没有要求修建五星级酒店,但绿地坚持要做。因为,在北部新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市民,他们需要一座五星级酒店。在文化方面,绿地和艺术大师许燎源签订合作协议,其展示厅和艺术馆已经呈现。未来,绿地还将引入更多国际商业资源,为成都打造与世界一线都市同步的生活。

 

电商日益冲击商业地产 四机构展望商业地产投资前景

90后真的会不买房吗?接受租房但总是要买的

两会召开在即 新闻“订制”首日养老社保实时热门

一线城市两月内卖地收入近1400亿元 占去年27%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本文导航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绵阳特价房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